|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210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COSINA的福伦达VM镜头和蔡司ZM镜头的区别及优劣

[複製鏈接]

490

主題

9

好友

4877

積分

大學生

超级大反派

Rank: 6Rank: 6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18:09
  • 簽到天數: 2845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推廣值
    0
    貢獻值
    12505
    金錢
    4582
    威望
    4877
    主題
    490

    中學生 高中生 文明人 回文勇士 簽到勳章 簽到達人 男生勳章 附件達人 大學生 附件高人 文章勇士 文章達人 伴壇終老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7-9-28 10:46:2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镜头 (1).jpg

    镜头 (3).jpg

    镜头 (2).jpg

    上面这些图是COSINA生产的一些福伦达镜头和蔡司ZM镜头。
    福伦达VM系列镜头和蔡司ZM系列镜头是市面上唯一能够选择的全新的徕卡M口的副厂镜头,其他的M卡口镜头本就屈指可数而且大多已经停产。当然,还有最为正宗的德国徕卡M卡口镜头,至于富二代,那是没问题,但是对于一般人来说要攒一套实用的徕卡M卡口镜头,需要不少时间,因为毕竟徕卡M镜头比较昂贵。这也是为什么VM和ZM存在的原因,其实要拼质量和素质的话,这两钟头和现代最新的徕卡M头都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对于没办法一家伙买齐M镜头的人来说,选择这些头也是不错的。
    但是事实上,VM系列镜头和ZM系列镜头相比徕卡M是便宜,但是本身的价格,却绝对谈不上便宜,用的都是过去的光学设计,确切说,VM和ZM追求不同,VM追求“过去的趣味”,而ZM追求“数字旁轴相机的精确”。这两个系列的镜头的价格都集中在3000到1万这个区间,除了蔡司的两枚德产镜头。就是在单反里,也是中端到高端头的价格区间了。当然也不尽然,打个比方,如50/2和35/2,是ZM里的主打两枚头,尼康佳能这两种头(都没有2.0,只有1.8了现在)都是入门级别的头,1,2000就能搞定,但是在ZM这里要5,6000。(徕卡要1,2万)但是VM 35/1.4这是广角超大光圈镜头,却很便宜,才3,4000现在涨价涨到了5000左右,但是单反里,这个头基本都是过万的。所以事情也不尽然。不过这并不是我要说的重点。

    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第一个是VM和ZM镜头的质量究竟怎么样,第二个是这两种镜头有什么区别。当然,我并没有玩过所有的VM和ZM镜头,但是正好我平时用的就是一枚ZM和一枚VM,所以还是有一定可以和大家分享的心得的,同时也是完整回答一下最近向我提出问题的两位兄弟。
    不过,首先我们要来理清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COSINA的性质和历史。首先要明确,COSINA并不是专门旁轴副厂,它也造单反镜头,蔡司有ZE,ZF.2系列,福伦达则是SL系列的单反镜头,现在进化到SL2N了好像只有尼康可以用。所以COSINA的确是唯一的旁轴副厂,但是却不仅仅是旁轴副厂,确切说,是当今唯一,也是最大的手动镜头副厂。这家公司本来是一家中游企业,并不是基层企业,同样亦不是龙头企业,他们是负责为尼康公司生产配件的,后来负责研磨部分非关键镜片,就和现在我们国家的凤凰光学一样,我国的凤凰光学老板说过,大量佳能低端镜头的部分镜片,都是他们承包的,所以COSINA作为中游公司,一开始连副厂都算不上。并不显示在品牌前沿,只是默默埋没于日本光学工业之中的一枚齿轮,就是对COSINA公司最好的写照。但是这并不能埋没这家独特公司的雄心壮志,他们在80年代就开始冒头,开始以自己的牌子进入整装相机和镜头的行列,也就是说要从一个加工商变成一家副厂,名字也改了,本来他们不叫COSINA,叫NIKO。但是80年代的国际相机市场已经和现在一样规范,当时的相机巨头也就是那么几家,对于全世界的摄影爱好者来说,谁也不会买COSINA的账,就好像现在新推出一个汽车品牌,没背景,没依靠,那没什么人敢去买。
    但是COSINA还是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生活经验,到了90年代,他们也掌握了非球面镜片的制造,拥有了一定的实力。但是COSINA真正进入人们眼球,其实还是从他们收购福伦达开始的,这里要指出的就是,COSINA其实仍然没有自己品牌的产品,仍然是使用其他品牌,但是这代表他们已经跻身品牌企业了,而不再仅仅是加工商。另外需要指明的一点就是,COSINA并不是数码时代才崛起的,其实它兴起于胶卷摄影末期,在数码相机技术还未普及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打着福伦达的牌子,兜售相机和镜头了。那时的COSINA是最威风的时候,他们成为了一个整装相机品牌,是一个披着福伦达这个落魄德国高帅富的皮子的日本大屌丝。
    COSINA在吃进了福伦达以后,开始大打“感情牌”。因为福伦达作为世界上最早的相机品牌,这家公司和这个牌子却很命苦,买进卖出很多次,公司实体早就不存在了,所存在的只有这个牌子,这个牌子的号召力,名气,以及各种雄壮和悲剧的历史。于是COSINA推出了BESSA系列相机(注,在这之前,COSINA本来已经推出过广角L39螺丝口镜头相机,但是收购了福伦达以后,改名为BESSA L),BESSA是1929年福伦达推出的史诗级别的相机,这里COSINA所推出的BESSA L和BESSA R是和过去福伦达屁关系都没有的全新相机,使用徕卡L39螺丝口,一台是盲拍广角相机,一台则是旁轴相机。
    然后他们有推出了一枚NOKTON 50 1.5 ASPH的镜头。NOKTON 50 1.5如雷贯耳,也就是至尊镜头,是二战后福伦达开发的镜头,被认为是能甩当时徕卡50 1.4好几条大马路的传说,就是在现在也在收藏市场趋之若鹜。不过99年公布的这枚头和传说中的至尊也是一丁点儿屁关系都没有,也是一枚全新的镜头,由COSINA自行设计,被称为是“融合了当时顶尖的光学技术”的“新的传奇”。这枚头被认为是侮辱了至尊的大名,而COSINA的牌子在摄影爱好者心中从一开始就已经树立了一个不好的印象。不过说句公道话,我曾经考虑要购买这枚镜头转接,在试用的时候,感觉此头除了做工极其粗糙以外,光学素质还是不错的,还是有一点老头的味道的。
    而且,随着NOKTON,一系列福伦达的经典结构名称都被复活,ULTRON,COLOR SKOPAR,还有史诗一般的HELIAR,一个一个被复活,不过被复活的仅仅只是名字而已。

    不过所谓天有不测风云,很快数码时代就杀到,COSINA虽然反应够及时,很快就在2004年和爱普生合作,退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旁轴数码相机,爱普生R-D1,之所以和爱普生合作,想想知道,就COSINA这实力,怎么可能造出数码相机的心脏,CCD或者是CMOS呢?但是2006年,徕卡M8问世以后,COSINA的数码梦随之彻底破灭,因为COSINA在BESSA R2面试的时候就已经把旗下镜头都改成了徕卡M口。也就是从徕卡M8面试开始,COSINA放弃了整机市场,降格为一家副厂,在很久以前,我就曾经为大家讲过这个故事,不过当时,我都没几个好友。
    但是,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徕卡公司凭借M8复活,又依靠M9在数字时代里确立了自己的地位。随之,让整个徕卡M系统也重新成为贵族了。因为M镜头都是纯机械镜头,理论上是半永久的,只要镜头不被你摔裂,就用到死也没问题,当然,需要一定的保养,可以说是有远远超过电子化的单反头的收藏价值的。那么COSINA的这一批鸟镜头,也随之得到了新的春天。因为徕卡对于欧美人来说,也是极其昂贵的东西,但是COSINA的VM镜头却又是相对便宜的东西,不知不觉,COSINA就凭借从L39转变为M这个策略搭上了徕卡复兴的顺风车。就在徕卡M8面试以后,COSINA很快面试了35 1.4等一大批适合徕卡M框线的镜头,并且更新了12 15等超大广角镜头,让它们获得M卡口,并且能够联动测距。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现在,甚至出现了福伦达每年都要新发M卡口镜头,发得比徕卡还要勤快的情况。
    1 (1).jpg 1 (2).jpg

    不过COSINA的好运还没结束,事情还要从京瓷公司放弃CONTAX品牌开始。CONTAX本来是蔡司的相机品牌,这个牌子的老板是蔡司,也可以理解成佳能旗下还有一个叫做EOS的子品牌,当然EOS是一个系列,还算不上品牌。这个牌子在1971年就被小日本买下来了,当时叫雅西卡公司,后来这个公司被京瓷吃了,当时京瓷利用CONTAX也就和现在COSINA利用福伦达是一回事情,京瓷是这种狗血勾当的先驱了。京瓷公司在相机的发展上也可谓是不遗余力了,CONTAX G系列旁轴就是经典,他们甚至还是全画幅单反的先驱之一。但是,俗话说“笨鸟先飞”终究还是和现实愿望违背,笨鸟没飞多远,好鸟就追上来了,随着佳能,尼康还有索尼的出现,京瓷公司被迫放弃了CONTAX,以及所有的CONTAX相机产业,而这一举知道导致蔡司公司失去了在日本最重要的棋子,而且不仅仅是如此,他们更是失去了在135相机领域的最后一块重要地盘。而无力生产整机,又要面对数码时代冲击的蔡司公司,必须再学习一次大蛇丸,来一个借尸还魂,而他们恰好挑中了COSINA公司,他们的合作就从2005年开始了。蔡司和COSINA的合作比较全面,同时推出了M卡口镜头,以及单反镜头,最初是ZF卡口,后来佳能公司妥协以后,退出了ZE卡口,全都是手动头。不过蔡司同时还和索尼合作,推出ZA镜头,也是唯一的可以自动对焦的蔡司单反镜头,不过ZA镜头和COSINA没什么关系。就借助这一举,蔡司重新在日本的相机战国里站稳了脚跟,同时又重新将其影响力施加在已经面目全非的相机世界里。

    那么,我们接下来谈谈,VM镜头群和ZM镜头群整体上的区别。应该说,两者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首先,VM和ZM两个镜头群并不是冲突的两个镜头群,我们不难发现,其实两个镜头群是没有重复的镜头的,这点我在很多年前,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提过。但是,两群镜头可以同时构成单独的旁轴相机镜头体系。现在我们要与时俱进了,来谈谈现在的VM群和ZM群。
    ZM群一共发售过12枚镜头,停产1枚,在产的是11枚,第一枚是2006年6月发售的50 1.5,最后一枚是2009年3月发售的85 4,已经有4年没有发售过新的ZM镜头了,也可以认为ZM镜头群应该就此固定了。
    VM群发售过的镜头就非常多,有些L39也改成过M口,目前在产的也是12枚还要加上一枚马上要面试的50 1.5。停产的镜头很多,包括L39口,停产的镜头有14枚之多,现在的镜头里,12 15 35/2.5 35/1.4均为第二代。近三年,新出了75/1.8  35/1.2IIAA  和今年的 21/1.8 A,早先出品的50/1.1  35/1.4 12/5.6II等等,近几年VM出品的镜头都是大光圈大角度的镜头。而ZM镜头只有三枚超大光圈镜头,镜头群整体相对保守。
    接着是颜色,现役VM镜头全都是黑色,没有银色。ZM镜头,除了德国生产的2枚以外,其他的10枚全都有两个颜色可以选择。ZM镜头为蓝点,黑色为红字,银色为蓝字,其银头的字色是旁轴镜头里独一无二的。
    然后就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生产。
    VM和ZM镜头除了两枚(一枚已经停产)在德国生产以外,其他的全部都在日本的COSINA工厂生产。两个群的品牌不同,所以制造过程也有所不同。福伦达本来就只剩下一个品牌了,所以卖给COSINA工厂的只是品牌,并没有任何技术和经验可以卖给COSINA,所以VM镜头全都是COSINA自行设计,生产,检验,销售的。也就是一条龙,除了包着一张福伦达的皮以外,彻头彻尾都是日本货。
    2.jpg
    蔡司ZM头则不同,ZM头的设计都源自蔡司,所以ZM头全部都是球面头,没有非球面镜头,所有镜头名称和设计结构对应,均在蔡司5大结构里,要知道,蔡司镜头结构的名称权,是绝对不可能卖给别人的,最多也就是借给别人用用,既然名字在,那么设计自然就是蔡司的设计。COSINA工厂只负责生产,连原材料的采购,也是由蔡司公司完成的,送到COSINA手上的已经是半成品了,然后再进行镜片加工,组装。完成以后,送回德国进行检测,每一枚ZM镜头都有一张检测卡,上面有检测员的签名,一卡对应一头,卡上的镜头号码是印上去的。福伦达镜头可没有这种待遇。
    但是就生产上,就产能和效率来说,ZM和VM的生产工艺肯定是一样的,但是因为两种头在COSINA的加工阶段不同,所以两种头的成品质量也不同。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COSINA的头到底好不好?也就是说,如果怀疑COSINA的生产能力,那么我们是站在一个什么角度上的。如果你觉得日本人的加工工艺都不行,那么你觉得蔡司应该把他们的工厂搬到中国来么?现在ZM镜头上敲着MADE IN JAPAN的钢印,很多人都说,做工像狗屎,质量像大便,难道你们要它刻着MADE IN CHINA才满意么?
    事实上,说德国人比日本人在机械和光学上牛逼,本来就是迷信。德国科技发达,日本科技就不发达?蔡司技术过硬,COSINA就是中国那种三流坑爹的企业?当然,其实中国的制造能力也是世界一流的,只不过民用光学工业不怎么发达而已。事实上,怀疑相机王国日本人的制造能力,制造技术和制造精度,本来就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也许你可以说,日本人的确有时候没有德国人靠谱,但是无论如何日本人在造相机镜头上,还是很专注的,否则也不可能满世界都是日本相机。佳能,尼康如此,COSINA也是如此,它能够活下来,能够用这么肮脏的手段被人鄙视还能生存,就足以证明,其质量是过硬的。
    而且,如果COSINA的实力真的不行,那么蔡司公司也不可能找到他们来做代工企业,虽然德国人已经表现了对日本人能力最大的不信任,却也不得不承认,也只有在日本找家企业是最明智的决定。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由COSINA制造蔡司镜头,可以大大降低ZM镜头的成本,在用人成本上,日本和德国虽然都是发达国家,但是日本要稍微便宜点,COSINA公司是性价比最好的公司,它们有经验,有历史,而且不会漫天要价,同时最重要的是,COSINA没有自己名字的品牌,它们只披别人的皮,那么和他们打交道,蔡司公司无疑就占据了主动。而对于COSINA来说,帮蔡司磨镜片,一方面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同时也告诉别人,他们COSINA是有实力的,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在蔡司公司确立ZM镜头的时候,已经是数码时代来临的前夜的,他们的镜头可以说也是极度有预见性得强调在数字化相机上的使用,而把一档光圈分为了3格,让曝光更加准确。而当时也明确对手应该就是徕卡M镜头,ZM镜头有着不输徕卡镜头的素质,以及极高的性价比。而这种性价比就是依靠COSINA的代工换来的。
    3.jpg
    那么ZM和VM的头究竟好不好?这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到底什么算是好镜头?其实要说一个镜头绝对好,要让每个人都说好,几乎是不可能的,世界上没有绝对好的镜头,就连徕卡35/2A 如此完美的镜头,也有不够拉风这样的缺点。要拉风就重,不重就不拉风,太清楚没性格,有性格就模糊。在多项选择的人的思维中,没有绝对的好,因为也绝对不可能存在一枚绝对好的镜头。

    虽然人类总喜欢用各种量化了的标准来强行规定一个东西的好坏,然后沿着这个标准创造着自己的神话。用来衡量镜头的最基本的标准有MTF图,畸变程度,四角失光程度,景深范围等等指标。但是和上面说的一样,是不是MTF曲线越好,镜头就真的越好呢?关
    于这个问题,在90年代徕卡更新了一批镜头以后,就已经爆发过激烈的争论,那就是徕卡在进一步提升自己镜头的解析度,锐度的同时,虽然达到了无人可比的程度,却极大牺牲了所谓“旁轴的味道”,清晰的图像,反而显得“干瘪而无力”。
    而到了数字时代,随着RAW和图片处理技术的兴起,照片的风格已经不再是问题,让人们更加追求MTF曲线。可是事实上,一张照片的风格的变换范围是有限的,并不是无限的,你想让一条无人的街道P成热火朝天,你就是再折腾也P不出来。而这种风格,在胶卷退出以后,几乎全是由镜头决定的。所以有时候,并不清楚的画面,极不平衡的锐度,混乱的色彩,严重的变形,极大的暗角,这些被认为是镜头缺点的东西,其实往往就是一枚镜头的特点以及风格,恰恰是这些镜头的优点。
    所以在优缺点相互转化的当下,究竟什么是一枚好头,几乎是无法说得,所以我们只能描述一枚头的风格,而很难下定义说这个头不好,甚至说,这个牌子就是狗屎。凤凰也有好头,徕卡也有狗屎,世界上是没有好就是好,坏就是坏那么绝对的事情。
    当然,在机械上,的确可以说一些好坏,比如说对焦不顺畅,跑焦,光圈容易卡住,镜头体积太大,这些机械上的体积上的缺点,的确是存在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有些徕卡头没有对焦的爪子,对起来很不方便。

    从这个角度来看,ZM头和VM头属于两种完全不同追求的头。
    ZM头是蔡司公司的系列镜头,是CONTAX G系列破灭以后的新的旁轴系统头,其竞争对手仍然是德国徕卡镜头。而且这一群镜头里,几乎全是广角镜头,这是蔡司和徕卡竞争最激烈的地盘。追求高还原,小变形,高画质,同时也牺牲了光圈,追求最大稳定性,是ZM镜头的特点。
    ZM镜头里的50/2和35/2是非常好的一组头,比起徕卡的同类型头,虽然有差距,但是并不明显。其广角系列的头,21,25,28都有2.8系列的光圈。德国徕卡的M镜头里,2.8这个光圈系统已经被取消,改由更小的光圈,被认为就是避让ZM 2.8系列的这三枚镜头。虽然也可以认为徕卡要退出2.5系列的头,可是徕卡在推出4款入门头以后,并没有推出更多的2.5镜头,徕卡此举的确让人玩味。
    比较冷门的是85/2这枚已经停产的头,长焦不是旁轴的长项,并不是说旁轴长焦就输给单反了,而是长焦加上大光圈需要很高的对焦精度,这对人眼的要求太高。而且长焦镜头本来就会遮挡取景器,影响对焦,特别是大光圈的长焦镜头。这枚85/2非常神秘,据说卖出去还不到300支,原因是其为德国生产价格昂贵,已经接近徕卡75 2AA了。
    重点是15 2.8这个超广角大光圈镜头,在15 2.8能够保持如此小的变形,的确厉害,但是这枚镜头也贵得让人吐血。不过徕卡没有这么大角度的镜头,也无从比较了。
    4.jpg
    VM头则是一种趣味头。你虽然操着一台数字相机,或者是一台徕卡M6,但是VM头带来的感觉,绝对是比M6还要久远的。应该是福伦达VM系列头的成像质量,如果用现代的标准来说是很差的,比如其50 1.1的缺点非常明显,和几十年前的徕卡50 1.0都没办法比(当然那枚头现在看来还是那么厉害),还号称是最新技术。可是,VM头大多能够展现半个世纪以前照片的风格,恰恰是追求不完美的画质,追求风格的表现,让VM头充满了味道。你要锐度,要精度,可以说在VM头上你是绝对找不到的,都是1.4 1.2 1.8这样巨大的光圈,要锐度怎么可能?但是问题就是,ZM头,徕卡头虽然好,能够体会 35 1.2的那种绝伦的乐趣么?能体会12mm在旁轴上飞么?不能。这就是VM的优势。VM并不是胜在质量和性价比,而是为广大摄影爱好者提供了一种可能,你不用花上2,3万买徕卡,只需要3,4000就能拥有35 1.4而且这枚头还有着50年前徕卡头的风格和味道。同样,50 1.1,21 1.8,28 2这样的头比比皆是,福伦达的头除了一枚25 4P和40 1.4,其他都是直逼徕卡的镜头,它们绝非能够和现在徕卡镜头较量,而是要扮成徕卡头们的祖宗,让影友回味摄影带来的真正乐趣。所以VM头虽然从某种程度来说很糟糕,但是换句话来说,没有比这更好的旁轴镜头了,因为它带给我们的不是华丽精确的画面,不是值得炫耀的照片,而是拍照带来的绝伦的乐趣。
    VM头里面最有特色的是三枚超大光圈镜头,50 1.1,35 1.2和新出的21 1.8这三枚头的提及都非常大,很重,做工也略微粗糙,其中35 1.2的第一代因为问题重重停产,第二代改进了机械,不过也贵了不少,但是这毕竟是世界上光圈最大的35mm镜头(不算微单头),拥有一枚也值得。
    VM里比较实用的是35 1.4和15 4.5II这两枚头。VM的35 1.4的外观就是第一代的徕卡35 1.4结构也机器相似(40 1.4则和第一代徕卡35 1.4完全一样)光学效果自然和几十年前的徕卡头接近,照片风格浓郁,中心区锐度很高,锐度下降很大,暗角明显,色彩还原不正等等。但是这枚头便宜,是现役镜头里,最便宜的一枚35 1.4镜头,比所有的单反35 1.4都要便宜,同时也是最为实用的一枚头,无论是M8,M9,还是微单APS-C转接,角度都在35-50之间,是很好的头。15 4.5是比较好的风景头,虽然它在4.5端的表现还不如蔡司15 2.8在2.8的表现,但是这枚头同样有很高的性价比和很拉风的样子。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按這成為會員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11-23 03:21 , Processed in 0.02798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