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直播这种方式已让公众广为熟知,并乐于参与其中。而新媒体直播在天文科普领域的使用,早在2009年就已开始。
2009年7月22日,一次壮观的日全食天象撼动了整个中国,进而带动了天文科普浪潮。这一年,由国家天文台等机构发起的“2009国际天文年日全食多路联合直播”这一大型公益性网络直播活动取得了极好的效果。国内外十多家电视台、数十个网络和手机门户使用了国家天文台的直播信号,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中国大陆地区直播网站点击量就超过2.3亿,手机用户访问量超过7000万,也真正实现了“长江日全食,全球看得见”。
此次直播活动取得的成功让中国的天文科普工作者意识到,相对于传统的科普方式,互联网以其高度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媒体和立体化,在科学普及与教育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真正让公众更为便捷地接触到网络科普,还应该感谢更多新技术的应用。比如4G网络、“互联网+”“新媒体+”“移动+”等。
如今,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移动端”的进一步发展和融合,公众通过网络来了解甚至实时参与到世界正在发生的事已经成为时下的主流途径之一。
2016年9月15日,国家天文台、上海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等为成员单位的中国科学院天文科普联盟与腾讯集团联合组织了“天涯共此时·2016中秋月色”暨“全国11地直击醉美故乡月”大型视频直播活动。据腾讯统计,活动不间断直播时长超过6小时,截至当晚的24:00时,在线收看大型直播的人数达到300多万。
2017年8月22日,中科院天文科普联盟与腾讯网合作,联合主办了英仙座流星雨观测直播活动。全程采用高清、全彩、阵列式直播方式,对英仙座流星雨进行了连续近6个小时的网络直播,向观众呈现了近60颗流星以及数颗火流星划过夜空的精彩瞬间。据不完全统计,直播过程中在线观看人数超过100万,网友通过许愿留言、点赞等参与互动人数近200万,后续视频回放达600余万次。
随着天文科普活动直播形式的普遍化及常态化,新的尝试又在悄然展开。
2018年,国家天文台与腾讯联手,共同打造“共享天文台”项目。“共享天文台”的设立,让“共享”概念进入高深的天文专业,用移动互联网加速科学普及。该项目依托国家天文台多个野外台站的设备、人力资源,覆盖北半球全天区。在这个平台上,每一个天文爱好者都有机会使用价格高昂的设备进行天文观测,不仅给爱好者呈现所有重大天象及其重要活动的视频直播,还将面向网友开放线上预约天文望远镜,既有供普通网友在线观测或天文摄影的科普天文望远镜,还有针对资深爱好者的专业天文望远镜。
从这一发展趋势来看,公众已经不满足于自然、社会事件的普通呈现,如何更好地做好天文科普,如何让更多的公众参与到天文研究中,感受天文的魅力、提升科学素养,天文科普与新媒体直播的下一步发展将如何展开,种种这些已经悄然向科普和媒体界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bbb-ccc.buzz/) | Powered by Discuz! X2.5 |